“艺术家就是社会的探测器”, 擅长现实义的李青 如此定义自己的身份。在修复华丽的百年 Prada 荣宅里, 他用戏谑的方式解构叙事,讽刺信息的碎片化,探讨人际距离。
“后窗风景”,《安邸AD》,105期,2020年1月号
文:Shell Ni 摄影:朱海 编辑:Li Jun
在对初来者宛如迷宫的 Prada 荣宅里,不论人多人少,总有繁忙的踱步声回响在头顶上。这正是青年艺术家李青的“心机”,他在宅邸的各个角落循环播放录音,以期造成一种仍有人居住在此的幻象。走进一层和二层的主要空间,李青的代表性窗框装置总在显眼的位置提示观者,在可触及的老宅之内,犹如“探测器”一般,讲述着更为宽广的关于城市和时间的故事。
展览取名“后窗”源于希区柯克的同名电影,也是策展人 Jerome Sans的提议,巧秒呼应了李青之前名为“放大”的展览。虽然名字取自悬疑影片,李青在此更想展示的意向是拥挤城市生活中人与人的隔绝,只得透过窗户或媒介去观望。在此之前,李青只在画廊空间里举行展览, Prada 荣宅动人的历史、层次丰富的细节满足了他对建筑的兴趣,更成为他艺术的舞台。
用老旧窗框作为画框,在其分割的区域里创作不同画面是李青持续创作的系列之一。作为观者,是从里对外望,抑或是从外向里窥,甚至隔窗相望,都能感受创作者对空间占有的迷恋和思考。出生在杭州与上海之间的小城湖州,李青的人生离不开两个大城市的影响,这也令他格外关心城市和其中的生活他对城市的情感是显而易见的:他拍下霓虹灯字重新组合连成社会新闻般的短故事,描述城市中特定人群的状态与经历,传达出既荒诞又诗意的城市孤独感。“时间”也是李青作品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搜罗来的窗框是画面的主导结构,也是城市中被抹去建筑的遗留,同一个窗框里还会显示一座建筑在不同时段的样貌,提醒着观众回到那个时间,体会建筑与人的关联。
李青也在持续思考:“绘画提供的经验是让我不急于去表达,而是通过观看、观察和手的劳作,不断调整细节,教会我怎么去有控制地表达。”他形容现在的创作“更线性而缓慢”:身处高速网络和碎片式信息的包围,他观望并沉淀,通过经年磨砺的媒介来表达想法犹如“探测器”般对作品进行控制和打磨。
此网站所有版权归李青工作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