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智性绘画”
《Arts Magazine》
文:陈梦喆

 

正如经常被拿来类比的勒内・马格利特,李青对于悖论的喜爱,对于超现实情境的不动声色的表现,对于形式上对偶的反复探讨,始终贯穿在其创作中,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正所谓“智性绘画”的过程。斌予自己创作的形象一个辨证的运动过程,对于李青而言,更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不同系列的作品产生更多的有机关系。



“李青:智性绘画”,《Arts Magazine》,第2期,2012年6月号,封面 & 封底 1页-4页

文:陈梦喆 摄影:王雅敏

 

按照李青给的工作室地址,找到了杭州滨江区的一个商铺。在疑惑艺术家的工作室真会隐藏在沙县小吃、咖啡店的环境中的同时,也看见了微开的门里堆放着的《幻术》。“杭州没有像上海、北京那样的艺术区,有几个艺术家在金盛科技园租了房子,我也在那里租了个地方堆东西。”

 

李青的绘画生涯开始于父亲对美术的兴趣,一路顺畅地在少年官学画,考上中国美院附中,再按部就班地念了本科、硕士。“高中的时候,同学聚在一起玩行为艺术、搞爆破、设计前卫海报。杭州的艺术家相对独立,画画的人更慢条斯理,玩装置和新媒体的则更需要咋咋呼呼地一拨人凑在一起办展览。”

 

与李青的聊天从他首批重要的创作《大家来找茬》开始。

 

二联画形式的《大家来找茬》的原型是几乎每个人都玩过的游戏,李青刻意设置了两幅像又不像的画的差别,题材是当代生活的环境,电视新闻、火灾等。在自己间述的文字中,李青总结自己设置这场视觉游戏的乐趣在于“画面是一面镜子,它不在于模仿,而在于投射,你可以在里面看见你所想的那些——崇高的、宏大叙事的、激情四射的关乎世界的伟大情感或是狠琐的、自作多情的、落落寡欢的关乎私密的细小情绪。而平静之后,一切都还原成游戏,只有时间是真正的迷雾,对我亦然。”李青强调绘画的互动性,让观众在他编织的游戏中判断“谁是谁的拷贝”,在单纯的寻找和判断中,误入了李青设置的近似马格利特的绘画骗局——找的仅仅是形象上的不同,而笔触永远不可能是相同的。

 

《大家来找茬》的创作一直持续至今,但李青现时更多的创作则是《互毁而同一的像》,这也将是李青6月即将在澳门开幕的个展的主要展品——以严谨的数码照片打底,尽量选择角度一致的照片,再佐以精细的手绘加工,使二联画成为相似又迥异的画面。最具视觉冲击的是步骤是,李青将这两幅颜料未干、尺幅一致的画面“对齐”,在互毁的同时有时又能孕育出全新的视觉图像,许多效果意料之中,但自然还有一些是李青实验前并不曾预料到的好。

 

问及近期的满意制作,李青给出了《白色群像》和《黑色群像》的答案——这是2010年在西班牙托马斯艺术中心展出的两件依然互相关联的画作。“咏物”是那次名为《飘零》的个展的主题,李青试图“让物说话”,物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轨迹,被消耗、被丢弃的过程也是人生的经历。从数十件旧羽线服夹层中被风扇吹出的羽绒,在半空中状似柳絮,带着对未来不确定的伤感,这便是李青的“咏絮词”。到了《白色群像》和《黑色群像》中,李青又将对“物”的关注落实在了“冰箱”上,对其有着消费社会的思考——它是储存着物的物,以奴隶般的沉默和劳作换取人类生活的舒适,但自身又在时刻走向毁灭,李青要人们注意这件因为它时刻存在而被忽略的物。《白色群像》中的废弃冰箱在荒蛮的环境中遗世独立,透露着庄严;《黑色群像》中的冰箱有着令人遐想的倒影,旧冰箱里透露出凌乱物品,舞台剧效果的环境让冰箱带上了一抹超现实主义的隐喻。

 

采访当天,李青正在为澳门个展做准备,展览呈现的形式依然是绘画与装置的并置,此次的主题延续《飘零》中对“衣物”象征含义的剥离,衣物是人的社会化表达,最能体现人的欲望,人类在进化中对衣物极其引申的安全感和身份需求甚多,另外人类过分修饰自己的装束是异化的表征,而进化和异化的交织则是事实存在。“正在构思‘流浪博物馆’的项目,想探讨漂泊在城市中的流浪者对物的需求。我一直在思考,若是你想流浪,你会需要什么?”

 

李青 1981年出生于渐江湖州,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又攻读硕士学位。重要个展包括2010年9月西班牙Tomasy Valiente艺术中心《飘零》、2008年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重影》、2006年北京F2画廊《大家来找茬》等。

 

“李青:智性绘画”,《Arts Magazine》,第2期,2012年6月号,封面 & 封底 1页-4页

文:陈梦喆 摄影:王雅敏

 

李青说自己要当个收藏家,弄个博物馆。李青从工作室的各处找出自己在跳蚤市场扫货的成果,烟灰缸、开瓶器,有些就放在老婆开在隔壁的小店里寄卖。“这个烟灰缸很灵的,我帮你们去洗一洗,就能拍了。”李青实诚地在工作室跑来跑去。

 

2009年开始养在工作室的宠物,老婆给它起名“饼仔”。李青以“饼仔”为模特,模仿科教片的形式,拍了一部片子介绍龙猫的生活。是以能看出在新媒体、图像艺术发达的杭州,画家李青也乐意尝试别的媒介。

 

李青工作室二楼的一面墙上挂放着别人送或是自己买的艺术品,四万多买来的Wolfgang 的一个纸卷、荒木经惟的和服女子、张恩利的小画、钱杜的扇面…… “应该是在空白的一面墙上挂一幅,我这么挂在一起,特别没感觉。”

 

李青看书看得杂,采访时桌上放了本《中国男》。让他说几本自己爱看的书,他提到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书里有许多视觉化的描写,所以建筑师和艺术家都爱看。”还有约翰・伯格《我们在此相遇》,李青的评价是“毕竟是艺评家的视角,好像更贴近艺术家。”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爱旅游的李青每到一处必参观的景点。他会去美第奇家族的皮蒂宫看乔托的冷门壁画,也会费尽心思在佛罗伦萨找马萨乔的画看。“旅行中,有时突然能遇见自己特别喜欢的画。一次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我看见一幅画:‘咦?这不是小时候爸爸贴在我床头的鲁本斯的《基督和天使》嘛?这可是我最早对画的经验。’”意大利显然让李青印象深刻,他还推荐了藏有贝尼尼雕塑的罗马博盖塞别墅和有很好的当代艺术收藏的MAXXI。2010年去马德里做个展的时候,李青对Caixa Forum和索菲亚艺术中心念念不忘,“索菲亚艺术中心的藏品和规模一点不输蓬皮杜,每个房间格局特别好,相较之下,蓬皮杜倒像个博览会。”

 

我们可以说,李青选择艺术作为其生活的信念,而选择观念化的形式作为他哲学的信仰。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当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衍生出大量让人疲倦的艺术现象的时候,李青小心地避开了两个很容易掉入的陷阱:符号化与绘画性。他选择人们熟悉的符号,但是,他不去生产它们;他表现出对绘画偶然性与技术的控制能力,但他不去发挥,他甚至很断然地破坏了人们对他的绘画的美学期待,他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利用绘画的技术与媒介使他设定的观念成为物理事实,至于“什么是艺术”?艺术家自信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假命题。————吕澎

 

李青篡改规则的努力,显然已从某个特定的常规游戏扩展至当代艺术的展出制度和观看制度。同时,游戏精神也已然成为李青做艺术一种内在动力。在这种内驱力的鼓动下,李青可以打破各种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乃至神圣化的艺术规条。————顾振清

 

另一个在我看来多少具有悖谬感的事情,那就是他的个人语言越是在强调对于物质的存在感的描绘,也就越是在反村物质感的虚幻。……这也许可以从根本上归结为,一种出自东方的“空观”美学传统的主体性情感向客体的成功渗透。————朱朱

 

“李青:智性绘画”,《Arts Magazine》,第2期,2012年6月号,封面 & 封底 1页-4页

文:陈梦喆 摄影:王雅敏

 

李青的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一种有感染力的,被完美地表达出来的快乐,连旁人也能理解和分享。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口若悬河——这是我最不具有的才华。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恐惧本身(也就是失去勇气)。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平和面对未来的生活。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饮佩的是谁?

 

霍金。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没有伟大的成就,我比较看重的一点是成为父母的好儿子。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不爱运动。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2010年去了希腊圣托里尼岛,住在海边崖上,风景宛如童话。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见利忘义。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时间和美好回忆。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独处的时间。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短暂的疲惫。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热爱祖国”在我国的教育和宣传中是被过高评估的。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国家地理》的摄影师。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没有。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有些有意思的事记不清了。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一些怨妇般的男人。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低调踏实,有所担当。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好。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柔、善良、有灵性。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好像都谈不上伤痛。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诚实可信,讲义气。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家人。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醉生梦死。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清晨懒睡之后,有人为你拉开窗帘迎接阳光和自在充实的一天。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让我有一个妹妹可以替我多陪陪父母。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我16岁以后的十年。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做不到,但心向往之。

 


 

 

 

liqingstudio@qq.com

 

此网站所有版权归李青工作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