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灯塔与摇篮

策展人:崔灿灿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21年9月12日至10月27日

2021年9月12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和第二空间同步推出艺术家李青的大型个展“灯塔与摇篮”。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展出李青的重要系列《窗》《大家来找茬》《互毁而同一的像》《杭州房子》等,以及2021年的最新作品。


灯塔与摇篮

 

“灯塔与摇篮”取自李青作品中的形象,也是文学中乌托邦的象征。展览以 “灯塔与摇篮”作为几个系列之间的开始与出发,理想和抵达的隐喻,重新看待李青作品从2005年以来从未中断的故事。

 

展览分为两部分,以象征着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筑,一座摇曳着海面灯影的临时帐篷,作为两个空间的中心和篝火。“找茬”、“互毁”、“窗户”三个系列的作品围绕左右,成为通往现实的背景音。旧房遗址的地毯,杂糅而山寨风的杭州房子,杂志中的面孔和艺术家的旅程,两幅废弃冰箱的巨幅群像,又将目光引向迂回、重叠的世界。图像、符号和现实在这里交织、隐匿、交替。

 

两处世界,一处是迷宫式的回形,承载着纪念碑式的宏大叙事,包豪斯的摇篮和卡巴科夫飞向太空的隐喻;另一处由拱形⻔连接的多层空间,涌动着废墟中的飘零,现实里平滑的美学,反光的地标建筑,草坪上如灯塔般的橘黄色帐篷。现实的镜像,再现交换贯穿其中,也是李青创作的典型特征。

 

作为新一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李青的创作线索和视野极其丰富。和同代人相比,他的绘画不再围绕画面四角内的工作,而是不断地延展绘画的外部空间和观看形式。“找茬”系列,两张相似的画面,让观看变成了识别。哪一幅更接近于真实?有着写实传统的绘画,如今与现实有着何种关系。观看与真实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质询在“互毁”系列中继续,互文的两个形象,在全新的画面中合二为一。叠加的结果反而远离真实,成为既不是这般,又不是那样的“重建”。重建与再现指向绘画表达的奥秘,关于修辞的意义。

 

窗户作为外部世界和想象的隐喻,是“再现”的最佳载体。在李青的作品中,窗棂和格子成了画面结构的一部分,老旧风化的痕迹和颜料、笔触含混一体。窗户亦是城市中的风景,它承载故事,重现希望,区隔距离,每一扇窗户都暗含着阶级和权力。全新作品中,李青不再延续过去的文学性,或是时空的讨论,窗户回到它自身,指向它和建筑、城市之间的存在关系,窗棂的结构和画面中平滑的美学、反光的地标建筑,形成强烈的对立。绘画重返现实,重返激进的美学。

 

语言从不会孤立的存在,几个系列间从未中断的实验,持之以恒的动力,起源于李青从2005年以来始终关心的议题,科技时代的信息与图像,观看的社会机制和权力,全球化中的人与建筑、城市的关系,消费时代的美学样式和规训。在伟岸的建筑和摇曳的帐篷之间,“灯塔与摇篮”的文学意味逐渐隐去,成为乌托邦的反题。

 

策展人:崔灿灿

 

 

 

 

 

第一空间

 

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现代主义和前卫艺术方兴未艾,包豪斯学校在德国开始了构建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日后,它成为了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以科学和理性主义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并采用现代材料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经由100多年的发展,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和生活理念影响全球,成为全球化城市景观和现代生活中最广泛和普遍的风格。

 

1974年,正值美苏太空竞赛,苏联艺术家卡巴科夫在画册上虚构了10个苏维埃人的生活,将他们做成装置作品,仿佛他们每一个人真的在世间活过。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便是从自己公寓飞入太空的男人。这件装置描绘了公寓主人制造了一个弹射装置,将自己从天花板破顶而出,送向太空,遗存的墙面上满是当时宣传的海报和一些科学图标、计算公式。

 

李青 《摇篮曲》

霓虹灯装置 120 x 155 cm 2021

李青 《霓虹标语 · 我们都可以》

多屏录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21

如今,在798这个曾经的包豪斯厂房中,艺术家李青将两个故事进行重叠与虚构,重建了包豪斯最具代表的建筑。只不过墙上换成了包豪斯样式的海报、广告、杂志,中间摇篮亦是工业风的冷漠和理性,与婴儿和亲密的感受截然相反。

 

太空、纪念碑、现代设计、至上主义、乌托邦、全球化,这些不同的词汇在出生与摇篮,灯塔和理想中交汇。包豪斯在世界中无处不在的身影,“国际化的风格”成为无数城市相似的灵魂,它消除差异,同化感知。

 

此上的天空,现代城市的理想与困境共生于此。

 

李青 《从包豪斯或卡巴科夫的摇篮中飞向太空的人类婴儿》

布面油彩、丙烯、印刷品 480 × 180 cm 2021

2

 

交叠的时空在李青的创作中反复出现。

 

有时,它是两张看似一样的作品之间,细微的差异,举起的手,放下的鲜花,只是相隔几秒,情节就有了变化。

 

有时,它是两个事物的莫名联系,亦如讲故事的人共谋的眼神,他们对故事的转折,事物的兴衰,世间的变化,有着同样的兴趣。

 

有时,它是一段距离。在电影中,“窗”意味着隔阂,两个世界互相观望,却难以抵达,彼此不过是彼此的一截风景。

李青 《布朗库西公寓》

油彩、画布、木 65 × 80 × 5cm 2020

李青 《大家来找茬·楼姐(两图有五处不同)》

布面油画 200 × 150 cm × 2 2019

李青 《阿那亚》

布面油画 80 x 65 x 3.5 cm 2018-2021

交叠的回形空间,是对李青作品最贴近的想象,这里有变化,有差异。彼此因为不同而存在,有联系,有转折,承载着故事的开始与结束。短短几米,亦需迂回,我们需要费点周折才能抵达。它像是苏州园林中的曲径与错景;又像是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或是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重建》中长镜头里,缓慢悠⻓的节奏,跨越时空的关照。

 

李青 《前台》

古董木窗、油彩、亚麻画布、有机玻璃、画框、铝塑板 107 × 170 × 5cm 2021

李青 《窗棂诗稿》

木、玻璃、金属、油彩 66 × 114 × 10.5 cm 2013

李青 《美的诞生》

布面油画 110 × 150 × 6 cm 2021

李青 《伊萨卡》

油彩、铝板、画布 70 × 55 × 6 cm 2021

3

 

《杭州房子》和《玉面》是李青旅途中不同的风景。

 

一来源于古城杭州的郊区,那些造型怪异的房子,有着混杂的风格,西方和东方的多种建筑⻛格在这里不伦不类的融合。只是如今,在城市的更新和扩张中,留下了一些还未拆除的独栋,成为一段历史的证据,一段中国民间在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时期对美学和富足生活的想象。

 

李青 《杭州房子》系列

收藏级喷墨打印 90 × 60 cm 2017-2019

墙上有照片,印刷品,明信片、地图和账单,都来自于艺术家世界各地的旅行。像是我们在旅途之后,总要清理,又不舍得遗弃的票据与纪念。这些有着不同背景和文化的肖像,在艺术家的时空中融合、交汇。覆盖的吸油纸让面孔的形象变得模糊,绿色像是人工的,又像是自然的。亦如我们记忆中遥远的脸庞,是来自于旅途中真实的相遇,还是屏幕、媒体、图片、广告中交叠的形象?

 

李青 《阴翳志》系列

织锦包裹的杂志 2020

李青 《玉面·六个女人》

木板、布料、丙烯、印刷品、照片、吸油面纸、人体油脂 45 × 45 × 4 cm 2020

李青 《表层学4号》

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 2019

第二空间

1

 

左右两面墙的巨幅群像,来自于李青2010年在西班牙的个展,展览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飘零》。

 

画面中的冰箱早已被遗弃,它来自世界各地,代表着工业文明和现代社会的迁徙。它们曾被精密地制造,像是大量的中国加工的商品被发往各处,经历道路、海洋或是天空,被不同的家庭消费和使用。但最终,在“保鲜”的功能耗损之后被遗弃。这些处在后殖⺠与消费主义交叉语境中的商品,成为李青创作的灵感之一。

 

残缺的玻璃、脱落的门窗、废弃的置物空间,像是电影中“镜像”的隐喻,飘零是来处,也是归处。打开柜门的一瞬间,我们仿佛看到往昔的生命,雕刻的时光。飘零的群像是这个展厅的开篇,寓意着李青最早开始的工作,在作品中始终并行的两个源头:诗意的叙述与现实的感受。

 

李青 《漫游》

霓虹灯装置 131 x 140 cm 2021

李青 《黑色群像》

布面油画 240 × 600 cm 2010(龙美术馆收藏)

李青 《白色群像》

布面油画 240 × 600 cm 2010(萃舍云集收藏中心收藏)

2

 

大概在两年前,李青在上海荣宅展出了这些地毯作品《你可以带走的东西》,地毯上的图案取自杭州城改造时旧房拆除遗留的地面。这些曾经的痕迹,生动地再现了老房子的内部空间。

 

空间在这里成了一个剧场,它的一端是家庭和人的舞台,强烈的文学意识,残缺的角落,暗示着一个游离不明的故事,在遗失中寻找拥有,在冰冷中重铸温暖。

 

李青 《互毁而同一的像·形体美学》

照片两幅 尺寸可变 布面油画 180 x 140 x 2 cm 2021

李青 《Spa 漫游 2021》

古董木窗、油彩、丙烯、亚麻布、有机玻璃 110 x 150 x 5.5 cm 2021

李青 《后窗·彩石》

古董木窗、油彩、有机玻璃 157 × 92 × 10 cm 2021

李青 《邻窗·彩蛋》

古董木窗、油彩、有机玻璃 157 × 92 × 10 cm 2021

另一端是中国城市空间不断破坏、更新与重建的过程,全球化的浪潮所导致的人和建筑、城市的持续移动。像是墙面上那两幅相似的作品,在追求现代和“美”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和风格,不同时代和身份,不同观念和意识在同一空间中交融。

 

夜色里前厅的黑色群像,像是水边都市楼群的景象,水泥上残留的灯光还保留着些须诗意和浪漫。直到城市里的地标变得平滑,表面战胜一切,一场冷漠和刺眼的变化才真正开始。

 

李青 《邻窗·杭州中信银行大楼 诺曼·福斯特》

老木窗、油彩、平板绘画UV打印、有机玻璃 159 × 94.5 × 9 cm 2021

李青 《西岸》

布面油画 200 × 180 cm × 2 2020-2021

李青 《迷窗·展览中心》

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衣物、印刷品、照片、铝塑板 212.5 x 106 x 10 cm 2019

3

 

展厅中心这件橙色的帐篷,和对面空间中纪念碑式的包豪斯建筑相比,显得如此 渺小和微弱,没有任何占据者和雄壮乌托邦的气息。帐篷里摇曳的海面让这个 情形显得更加漂浮不定,它是临时的,又是移动的,不安的。

 

李青 《花园 - 亮灯的帐篷》

帐篷、草坪 180 × 350 × 250 cm 2019

墙面上那些地标式样的建筑极具侵略性,充满一种生殖崇拜的雄心。杂技里变异的身体和这些夸张的建筑有着一样的景观,它们是文化欲望的产物,是平滑美学的需求,它们也迫切需要吸引目光和赞扬。这些包豪斯式的设计无处不在,从《2001太空漫游》里的沙发、飞船舱体、未来风格,到北京一处豪华酒店的“美学大堂”中,昂贵的画作,民俗的瓷瓶、立体主义的仿制雕塑。

 

李青过去作品里诗意的叙述和故事的温度,在这里被中断,围绕在帐篷周围的满是艳丽的电子色、耀眼的反光玻璃、冷漠而又自大的几何形体和杂糅而又山寨⻛的美学。

 

在技术、理性和工业的现代海洋中,这个透着微弱光影的帐篷,反而变得强大,拥有着不可否认的象征和预言的力量,成为一座岛屿,一座海陆之交,安危之间的灯塔。

 

策展人:崔灿灿

 


 

 

 

liqingstudio@qq.com

 

此网站所有版权归李青工作室所有